焦點
-
是想錢想瘋了?還是飢不擇食?居然有礦工用M1處理器的MacBook挖礦
礦工們為了在這片顯示卡缺貨潮中找到各種資源來進行挖礦,有的選擇乾脆把網咖轉變成礦場、有的則是把搭載獨立顯卡的筆電也掃貨下來進行挖礦,甚至那怕是挖礦效能受到限制的RTX 3060,礦工們也全部都不放過。 但如果你覺得這樣已經夠誇張了,那可就太小看礦工們決心了,因為現在已經有礦工教大家如何使用搭載M1晶片的MacBook Pro筆電來進行挖礦! 在世界上最大的代碼存放網站GitHub上,一名叫Yifan Gu的軟體開發者分享了在使用M1晶片的Mac產品上,並且將相關的程式碼開源出來,讓大家都能夠自由使用和研發。 理論上,使用M1處理器的Mac產品來進行挖礦並非不可行,只是因為挖礦的主要是要依賴顯示卡提供運算效能,而眾所皆知Mac家族的圖像運算效能向來都是比較弱勢的一塊,加上蘋果的產品價格昂貴,所以礦工們基本上不太會把獵物鎖定在Mac相關產品上。 果不其然,根據開發者表示,使用M1晶片的Macbook Air在這挖掘乙太幣方面的效率確實不理想,運算效能只有2MH/s,也就是24小時不停地挖掘下來,以目前的乙太幣的幣制換算的話,每天的收入也僅有0.14美元而已,以一台最便宜的MacBook Air要價999美金來算,需要約7136天,也就是要挖快20年才能回本! 由於M1的晶片的挖礦效率實在太差,投資的錢基本上是完全不可能回收,所以玩家應該是暫時不用擔心MacBook會被礦工掃貨,但未來隨著M2、M3…的晶片推出,效能越來越強的晶片會不會讓Mac產品也慘遭飢渴礦工們的毒手,那可就真的不好說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最實惠的平價5G iPhone今年無望看見?傳新一代iPhone SE將於2022年推出
iPhone SE是iPhone系列中相當特別的產品之一,雖說外觀上都是沿用前幾代機型常被戲稱是蘋果在清庫存,不過由於內部硬體規格都與當代最新的iPhone一致加上擁有更低廉的價格,對於僅需要手機效能的用戶們來說相當超值。 根據Omdia的手機銷量數據,iPhone SE 2020去年銷量達到了2420萬隻,雖說與第一名iPhone 11的6480萬隻有一大段差距,不過整體來說也坐穩了第二名寶座,證明iPhone SE 2020在市場上的成功。 看見iPhone SE 2020的熱銷,相信不少果粉們在期待蘋果會不會打破過往慣例順勢推出2021年版本的iPhone SE,畢竟現款的2020版本雖說效能上相信還是相當夠用,但無法滿足有5G需求的用戶們,目前蘋果最便宜的5G手機iPhone 12 mini要價新台幣23,900起,與iPhone SE還是有一段落差。 根據先前傳言iPhone SE 2021在內部規格上相信會與現款的iPhone 12差不多,採用A14 Bionic處理器並搭載5G晶片,外型上更可能會有所突破,不再採用舊機型外觀,使用了Android手機上才能看到的打孔螢幕(類似三星S21),讓果粉們相當興奮。 不過壞消息是,近日最新的傳言表示新一代iPhone SE可能無緣於今年現身,最快得等到2022年,假設消息屬實那iPhone SE 2022內在硬體除了5G晶片外,處理器也有很大的機率就會與iPhone 13相同(沒意外就是A15 Bionic),而更可惜的是在外觀上,iPhone SE 2022可能不會有太多更動,與目前2020版本幾乎一致。 雖說謠傳眾多,不過依照前兩代iPhone SE的策略來看,蘋果若還是維持慣例,那新一代iPhone SE得再多等幾年才有望看見,而內在硬體沒意外就會與當代iPhone相同,令人最好奇的外觀,小編自己認為若不是維持iPhone 8造型,比較有可能就是採用iPhone XR外觀,畢竟為了iPhone SE特別開模做打孔螢幕,成本上應該很難壓下來,(失去價格優勢iPhone SE也不用賣了);但不管外型如何,還是希望蘋果能早日讓新一代iPhone SE現身。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NVIDIA出手砍了鼓風扇版AIB自製RTX 3090,都是為了CMP HX系列顯卡?
去年9月,技嘉公布了採渦輪設計的RTX 3090 Turbo 24G,但卻在初五開工後不久的那週,技嘉卻突然撤銷了這張即將推出的RTX 3090,然而,不僅技嘉,所有擁有可以自製NVIDIA GeForce RTX 3090的廠商,都先後在官網刪除了鼓風扇版的RTX 3090,可問題是,只單單刪除了鼓風扇型RTX 3090,RTX 3080與RTX 3070都還留存著,這到底是為什麼? 目前還不能確定實際原因,但根據老黃前陣子的動作來看,透過特殊的驅動程序來大砍新發布的RTX 3060挖礦效能,並推出針對挖礦需求,推出新系列CMP (Cryptocurrency Mining Processor) HX系列顯卡,且一樣交由華碩、技嘉、微星等合作夥伴生產,4款型號分別為30/40/50/90 HX,會不會就是因為CMP HX系列顯卡將會搭載鼓風扇,所以砍了鼓風扇型RTX 3090的發售? 但為什麼某些RTX3080/3070的鼓風扇版依然還在、沒被下架呢?老黃刀法一天比一天精進,伸手砍向合作夥伴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比特幣接連大漲,礦工事業蒸蒸日上,CMP HX系列的發售到底能不能一解顯卡缺貨的困境?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區塊鏈,在數位化時代之下,已經逐漸可以影響到我們這些一般玩家了嗎?還是早已溫水煮青蛙般地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軍規再現、完全對應11代Rocket Laske-S,ASUS TUF GAMING Z590-Plus WiFi開箱
隨著Intel即將正式登場的11代Rocket Lake-S處理器,各家對應的Z590晶片組主機板也都紛紛先行上場且正式開賣,除了採用與10代處理器相同的LGA1200腳位之外,透過新處理器可支援PCIe 4.0的特色下,相信在整體效能的表現上也能夠提供玩家更強大的使用感受;雖然目前11代處理器本身還沒正式開賣,不過如果剛好是10代處理器玩家想先行更換主機板或是先嚐鮮過過眼癮的也可以一起來瞧瞧這次小編入手的ASUS TUF GAMING Z590-Plus WiFi這一張板子的開箱。 從包裝盒的外觀上可以發現到,承襲TUF系列的風格,除了打上新版的TUF Logo之外,維持黑色調性是與前幾版一致的,主機板本體採用了黑+灰色調,搭配慣用的幾何設計元素,營造出獨特的TUF Gaming風格特色,當然,一入眼的部分可以看到凸顯的黃色TUF Gaming以及各部件位置都配上大散熱片的設計。 做工配置上採用了6層板與14+2相電源供應,除了可以穩定提供11代處理器正常運作之外,也能達成更高的超頻性能,由於對應的是Z590晶片組,所以除了採用LGA1200腳位之外,可支援PCIe 4.0以及多達3組M.2插槽擴充性、再配上內建了Intel WiFi 6以及2.5Gb網路晶片、Thunderbolt 4、USB 3.2 Gen2x2/Type-C、6組SATA 6Gbps與Aura Sync RGB燈校等,不難想像這片TUF Gaming Z590-Plus WiFi的強大。 先來看看各部的特色吧! 隱藏在大散熱片底下的是採用了14+2相的DrMOS功率級VRM,將高低階的Mosfet與驅動器組合到一個封裝中,對於11代處理器的支援將會更OK,配上採用的6層PCB板以及增強型的ProCool連接器(8+4-Pin)與軍用級扼流圈與電容,提供使用者更穩定的系統運作以及使用壽命。 同樣的在這款TUF Gaming Z590-Plus WiFi上頭可以看到創新的Q-Latch,這使得玩家無需特定工具即可輕鬆安裝或卸下M.2 SSD,這對於使用者如果常拆卸M.2 SSD來說,是相當方便的。 整體來說,可以看到主機板上頭的散熱片配置也不小,包括在南橋晶片上也提供了大片的散熱片來輔助散熱,其實拆開上面蓋著的造型散熱片之外,底下貼合Z590晶片上方還有一片散熱片,算是官方對這部分的強化。 礙於目前Intel 11代處理器尚未正式上市的情況下,就算透過實際開箱來細看這片TUF GAMING Z590-Plus WiFi主機板也僅能先瞧瞧ASUS在Z590上面的獨特布局,想先體驗效能的朋友只能先上10代處理器版本來過過癮了,而按照Intel官方對自家11代處理器的強大信心以及目前流出的許多資訊來看,或許有興趣準備更換平台或打算新購主機的朋友可以考慮一下囉!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炫彩龍爪RGB燈效、雙8 Pin電源設計,MSI GeForce RTX 3060 GAMING X TRIO 12G顯示卡開箱
因為顯示卡缺貨嚴重,加上台灣「鬼島稅」的關係,使得RTX 3060的開賣價格跟著水漲船高,玩家在搶購時自然也必須錙銖必較,才可以盡量把每一分錢都值回票價。 而在CP值上,作風向來相當豪邁的微星在這方面一直都深受不少玩家的推崇,新上市的RTX 3060是否也會延續一樣的特色呢?就讓我們趕緊來開箱這張RTX 3060 GAMING X TRIO就知道囉! 新推出的RTX 3060 GAMING X TRIO不論是在外觀還是尺寸分量上,幾乎都是完美延續了RTX 30 GAMING X TRIO家族的所有設計,因此不光是外表相似,就連拿在手中的分量也很雷同,且不同於小編先前開箱的各家RTX 3060顯示都是採單8 Pin的電源設計,微星的RTX 3060 GAMING X TRIO是採「雙8 Pin電源設計」,理論上能夠賦予顯示卡更多超頻潛能。 如此有份量的顯示卡,在散熱方面自然是不會讓人失望的,RTX 3060 GAMING X TRIO顯示卡使用自家新開發的TRI FROZR 2散熱技術,利用葉片倆倆合併的TORX FAN 4.0替顯卡凝聚更強的風流與風壓,同時散熱器內部的方形熱導管能夠用更大面積貼合晶片,以更好的傳導效率將晶片的熱量帶離到散熱片上。 同時,為了避免顯示卡高速運轉時產生惱人的噪音,散熱器的波浪 2.0 散熱鰭片能夠消除風流穿過散熱器時所產生的諧波噪音,為玩家帶來安靜的遊戲體驗。 最後由於顯示卡豪邁的用料使得整張卡片的體積和重量都偏大,微星也很貼心的在包裝中附贈顯示卡支撐架,所以玩家不須額外使用「高科技竹筷」,讓玩家的主機既能保持美觀,又能保護顯卡防止彎曲,一舉兩得。 本次測試小編使用 AMD Ryzen 5 5600X處理器作為搭配,並且全程打開NVIDIA新推出的「Resizable Bar」功能,這項功能可藉由讓處理器直接存取顯示卡記憶體,達到更高效的運算,從而提高遊戲FPS值。 本次測試平台詳細規格: 主機板:B550 AORUS MASTER 處理器:AMD Ryzen 5 5600X 記憶體:ADATA SPECTRIX D50 DDR4-3200 8GBx2(共16GB) SSD:SP US70 PCIe 4.0 2TB M.2 SSD 電源:MISTEL 850W 在遊戲跑分上,所有遊戲的設定皆一律為最高畫質,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減少延遲等會干擾FPS的選項,倘若遊戲支援光追和DLSS內容,則將選項調為畫質優先。 在不支援光追的傳統遊戲上,RTX 3060能夠滿足1080P解析度下的順暢度需求,部分遊戲如《全境封鎖2》甚至可以達挑戰1440P解析度。 至於在光追遊戲方面,RTX 3060的效能要在1080P解析度下達到60 FPS還差一小段距離,建議玩家可以將DLSS功能改為「效能」就能獲得更好的遊戲體驗。 微星推出的RTX 3060 GAMING X TRIO在整體的用料上維持豪邁大氣的傳統,不僅比照高階顯示卡用上了大型散熱器,還提供了其他競品所沒有的8+8 Pin電源設計與顯示卡支架,讓玩家從組裝到遊戲體驗都能感受到產品的貼心巧思,達到突顯產品價值和圈粉的功效。 想入手的朋友可以趁著第一波還有貨的時候先來嘗鮮一下,價格與效能的高CP值表現,應該不會令玩家失望才對!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魚雷來襲,14+2+1供電設計、Lightning Gen4加持,MSI MAG Z590 TORPEDO主機板簡單開箱
PCIe 4.0的好,相信AMD平台的玩家們都知道,不僅讓SSD讀取性能提升了一個層次,甚至在獨立顯示卡上效能也會有不錯的進步;而隨著Intel第11代桌上型處理器Rocket Lake-S即將登場,各家大廠的5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已經提早現身來準備來迎接這顆新一代處理器,而這次500系列晶片組最大的進化,莫過於Intel總算支援PCIe 4.0,讓Intel平台的玩家們不必再癡癡望著對手流口水了。 身為三大廠之一的MSI,當然也推出了眾多500晶片組系列主機板供玩家們選擇,這回小編也跟上這波熱潮,馬上就入手了一張較親民的MSI MAG Z590 TORPEDO,不過因為Rocket Lake-S還未正式升空,雖說可以用10代處理器,但無法測到PCIe4.0效能也沒意思,所以這次就先簡單帶大家看看外觀,那麼話不多說趕緊跟著小編來瞧瞧全新的MSI MAG Z590 TORPEDO吧! 先從外盒包裝來看,可以看到MSI MAG Z590 TORPEDO外盒背景採用了類似魚雷裝甲的設計,搭配中間魚雷的LOGO,象徵「TORPEDO」。(隸屬MSI軍武系列之一) 接著就來直接看本尊吧!MSI MAG Z590 TORPEDO如名稱所示採用的是最高規的Z590晶片組,尺寸為ATX大小(30.5x24.4cm),造型上與高調的GODLIKE、GAMING等系列不同,身為魚雷在塗裝上就得顯得低調些,採用了黑底的主機板搭配太平洋藍塗裝的金屬散熱鰭片,彷彿穿梭於深海之中,也增添了另一種質感。 這次Z590晶片組與前代相同維持LGA 1200腳位,可支援Intel第11代與第10代處理器;供電方面採用了14+2+1相DUET RAIL電源系統,結合8+4pin電源連接埠與Core Boost技術,滿足高負載時所需的電量。 雖說MSI MAG Z590 TORPEDO是較親民入門的系列,不過在散熱上可是一點都不馬虎,MSI MAG Z590 TORPEDO加大了PWM散熱片尺寸並搭載7W/mk導熱墊提供最佳的散熱效率,確保CPU全速運行。 MSI MAG Z590 TORPEDO提供了4組記憶體DIMM插槽,可支援DDR4-3200,超頻最高可達到DDR4-5333,最大擴充容量更是可達128GB,並完全隔離了DDR4配置線路,讓訊號傳輸更乾淨不干擾效能。 MSI MAG Z590 TORPEDO提供了3組M.2插槽,PCIe則是提供了兩組PCIe x16插槽可支援2-Way AMD Crossfire以及兩組PCIe 3.0 x1插槽,本次Z590重點特色之一就是在第一槽PCIe與M.2上最高支援了PCIe 4.0x4,雖然上面提到Z590晶片組可支援Intel第11代與第10代處理器,不過只有在搭配第11代處理器才能提供PCIe 4.0的高速性能。 身為電競產品必備的RGB燈效,MSI MAG Z590 TORPEDO當然也有搭載,就位於南橋晶片下半部,在發光時雖沒有老大哥們如此高調,但也別有一番風格。 若覺得RGB燈效不夠高調,也可以透過主機板上的JRGB插槽來擴充RGB燈條;另外在散熱方面MSI MAG Z590 TORPEDO總共提供了1組4pin CPU風扇接頭、6組4pin系統風扇接頭,另外也提供1組支援幫浦風扇的水冷專用接頭,滿足玩家們散熱上的需求。 最後來看看後方I/O部分,可以看到I/O上蓋官方已經幫玩家們預先裝上,MSI MAG Z590 TORPEDO提供1組DisplayPort、HDMI、兩組USB 2.0、4組USB 3.2 Gen 1 5Gbps Type-A、1組USB 3.2 Gen 2 10Gbps Type-A、USB 3.2 Gen 2x2 20Gbps Type-C、1組Gigabit LAN Port以及2.5G LAN Port,音效方面除了傳統的類比輸出也保留S/PDIF光纖輸出。 Intel第11代處理器解禁啦!小編也在此補上效能實測數據,既然是Z590等級的主機板,自然是要使用最高階的Core i9-11900K囉!用以搭配的顯示卡則是同樣來自微星的RTX 3080 SUPRIM X,完整平台的規格如下: 處理器:Intel Core i9-11900K 記憶體:T.T. TOUGHRAM RGB DDR4-3600 8GBx2(共16GB) SSD: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850 1TB PCIe 4.0 M.2 SSD 顯示卡:MSI RTX 3080 SUPRIM X 電源:ENERMAX Platimax 1350W 遊戲實戰上,所有遊戲一律設定在最高畫質,並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縮放、減少延遲等干擾FPS數值的內容,倘若遊戲支援光追和DLSS功能,則將選項調為「畫質模式」 整體而言如果遊戲不支援光追內容,Core i9-11900K+RTX 3080的組合面對1080P和1440P可說是游刃有餘,甚至在2160P解析度下,也能擁有60 FPS左右的流暢表現,玩家不必為了想體驗3A大做的絕美視覺而犧牲流暢度。 光追遊戲上,在把所有畫質設定都設位最高下,主機的整體效能可以滿足1080P和1440P,而2160P則較為勉強一些,如果真的希望使用4K畫面的話,建議把DLSS改為效能模式以換取更好的流暢性。 這次推出在500晶片組的全新TORPEDO系列,雖說定位在Z590中較親民的入門主機板,不過整體用料上卻還是相當不錯,尤其在散熱方面更是毫不馬虎,加上這次Z590終於支援了PCIe 4.0,相信整體效能方面勢必相當不錯,小編已經迫不及待等著Rocket Lake-S登場來好好測試一番了! 公司名稱:微星科技 官方網站: 連絡電話:0800-018880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超英趕美?Asgard將推出全球第一條高達128GB的DDR5-4800記憶體
於去年10月時,SK Hynix正式推出了全球首款16GB DDR5 DRAM,去年年底,十銓也發布了自家的16GB 4800MHz DDR5記憶體,並已偕同各家主板廠商進行驗證,調整各項參數來加速DDR5記憶體的發展進程。 然而SK Hynix與十銓率先所釋出的都是16GB DDR5版本,但來自中國深圳的Asgard卻搶先開發出了最大單條128GB的DDR5-4800記憶體,預計將在600晶片組主機板與下半年推出的第12代Intel Alder Lake CPU上市之際開始量產。 Asgard指出,在即將量產的DDR5記憶體中,他們將推出運作頻率達4800 MHz,並具有32GB、64GB、128GB容量的3種版本,並且符合JEDEC B Class等級,記憶體時序為40-40-40,電壓則為1.1V,與DDR4記憶體相比,DDR5處理速度將會翻了2倍,但功耗卻降低20%。 但根據JEDEC所律定的規範,DDR5記憶體最高可達8400 MHz,但目前的CPU,不管是i9-10900K或是Ryzen 9 5900X,都還不具備處理高達8400 MHz或更高的頻率,且如果將DDR5裝載在目前僅支援DDR4的主機板上,那是毫無意義的,將不會獲得任何在效能上的改進。 就目前看來,無論是SK Hynix或十銓,還是Asgard所推出的DDR5,都還無法跟上JEDEC所規範的DDR5最高可達頻率,依此來看,在研發技術上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度(還有時間、畢竟最快也要年底才能開始登場),雖說目前可見的DDR5記憶體與DDR4記憶體相比,已經強了2倍效能,依據市場研調機構Omdia分析指出,DDR5的市場需求將從2021年開始逐步顯現,並預估在2022年時,DDR5的市佔率將達到整體DRAM市場的10%,但我們或許還得等到2023年,甚至是2024年,才能真正意義上的體會DDR5記憶體所帶來的高速效能。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11代Rocket Lake-S已經偷偷開賣!i7-11700K要價469歐元、等同10代i9-10900K售價
有時候真的搞不清楚到底Intel老兄在想啥?先不論到底14nm牙膏擠完沒有這件事,光是11代的Rocket Lake-S要登場的部分就弄得一團混亂,可以支援對應的Z590主機板已經開賣一陣子了,但是能搭配上到PCIe 4.0的11代處理器正主卻遲遲沒見下文,到底是打算讓玩家先用10代版本搭著用、還是只是讓主機板廠商先能出貨搶銷售量數字跟倒晶片玩帳面遊戲呢? 重點關心的是現在都有板子了,那可以不要等到3月底過後才能買到CPU嗎?趁著全球缺顯示卡都可以加價購的好時機,那先跑肯定能賺更多!國外的就率先開賣了,不過先賣的是Core i7-11700K這一顆,8C/16T+5.0GHz頻率+LGA1200腳位,賣價為469歐元、折合台幣約在16,000左右,大概也是目前的i9-10900K的價位了,想嘗鮮、銀子得先準備好啊! 對了,想下手的朋友先物色好Z590主機板啊~ 光是這段時間的各樣效能洩漏跟爆料就超級多了,姑且不論是否真的比10代要更強多少,先開賣才是正途!別忘了後面還有已經公告周知說今年下半會登場的12代處理器Alder Lake,真的想把11代搞成過度版本才爽嗎?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迷你小巧、ITX主機組裝的好夥伴,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60 Twin Edge OC顯示卡開箱
NVIDIA新推出的RTX 3060在整體規格上,已經可以只依靠單個8 Pin電源插槽就供應足夠的電力,這是不是代表RTX 30顯示卡系列的誇張體積到了RTX 3060能夠有所收斂呢? 關於這個問題,擅長製造小尺寸顯卡的ZOTAC透過新推出的RTX 3060 Twin Edge顯示卡來表達出肯定的答案,就讓小編來帶大家開箱這張顯示卡吧! 從RTX 3060 Twin Edge OC的命名上可以看出,這張顯示卡在外觀上是採用雙風扇設計,因此顯卡的整體的長度上僅有22.4公分,加上2 Slot厚度和單8 Pin的電源設計,讓它在現今的各種巨型顯卡面前顯得格外精緻小巧。 但小巧歸小巧,維持顯示卡效能的散熱設計ZOTAC可沒馬虎,顯示卡使用了新開發的IceStorm 2.0技術,替顯示卡裡外的散熱設計都進行重新設計。 首先在最外面的雙風扇上,全新設計的11片扇葉風扇能夠比上一代風扇增加10%的風流,並且允許玩家透過ZOTAC GAMING FireStorm同步程式對每顆風扇的轉速進行單獨調整,讓顯示卡不管放置在什麼樣的機殼中,都能達到風流最佳化。 內部的散熱器部分,由於顯示卡的長度較短,ZOTAC特別導熱管的排列方式進行了重新安排,特別將其改為垂直擺放以增加和散熱鰭片的接觸面積,同時透過導熱管與GPU晶片的直接貼合,讓更多的熱量能夠均勻的分佈在高密度散熱鰭片中,達到強化冷卻的效果。 本次的測試,小編刻意模擬現階段高階玩家有錢也買不到顯卡的窘境(大誤),使用AMD Ryzen 9 5900X做為本次用來搭配的處理器,究竟RTX 3060顯示卡能不能暫且陪伴高階玩家渡過這段缺卡的日子?就讓我們趕緊看下去吧! 測試平台規格:主機板:ROG Crosshair VIII Hero 處理器:Ryzen 9 5900X 記憶體:Micron Ballistix DDR4-3600 8GBx2 (共16GB) SSD:Seagate FireCuda 520 PCIe4.0 1TB M.2 SSD 電源:TT 1275W 在遊戲測試上,所有遊戲的畫質一律皆在設定到最高畫質,且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減少延遲等會影響FPS值的選項,光追和DLSS功能則調整至話值優先。 RTX 3060在整體的效能方面面對不支援光追的遊戲,基本上都能滿足1080P解析度下的順暢度需求,部分遊戲甚至可在稍微調整畫質選項後,在1440P下流暢遊遊玩。 在光追遊戲方面,RTX 3060的效能1080P解析度下距離60 FPS還差一小段距離,玩家可以選擇稍微調整畫質,或是將DLSS模式改為「效能」,就能獲得更穩定流暢的體驗。 最後小編也測試了創作者常用的Photoshop與Premiere Pro的成績,其中Photoshop的最終得分高達1139分,能夠輕鬆勝任各種影像編輯工作;Premiere Pro對全方位硬體要求都相當嚴苛,最終獲得了847分,可以勝任不是過於複雜的4K影片剪輯工作。 不知曾幾何時,各家顯示卡的尺寸是越做越大張,尤其是到了RTX 30的世代,顯卡的尺寸可說是來到史無前例的誇張地步,那怕是像RTX 3060這種只需要單個8 Pin就能驅動的版本,也是有不少廠商推出3風扇+2.5 Slot厚度的巨型卡身,這對於一些機殼設計比較緊湊,或是機殼內部擴充零件較多玩家來說,勢必會對組裝造成不小的困擾。 而ZOTAC推出的RTX 3060顯示卡在設計上則將體積控制在一個更為恰當的範圍內,使它在眾多巨型卡片中成為了獨特的存在,也體貼了玩家在組裝上的便利性,讓它不論是面對各種機殼大小,都能從容的穿梭其中,滿足各種視聽娛樂上的效能需求。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重裝機甲外型、正逆正旋轉三風扇,ROG STRIX RTX 3060 O12G GAMING開箱
來了來了!老黃在CES展上宣布推出的RTX 3060終於解禁開賣啦!做為會限制挖礦效能,不用擔心被礦工們掃貨的產品,相信應該不少人都已經按耐不住內心的衝動,想要趕快入手一張了吧! 而在眾多顯示卡選擇中,ROG一直都是許多玩家的首選品牌,因此小編這次帶來的正是ROG STRIX RTX 3060顯示卡,就讓我們廢話不多說,立刻進入本次的開箱吧! ROG STRIX RTX 3060在外型設計延續著這次RTX 30系列的設計語言,正面採用獨特的金屬拼接設計,利用在深灰色的底色中穿插銀色金屬飾板,展現出科幻場景中出現的重裝視覺設計。 在散熱方面,縱使RTX 3060的晶片功號已經降到只需要1個8 Pin插槽即可,但ROG可沒因此在顯示卡的散熱上偷懶喔! 在風扇設計上,RTX 3060與其他「大哥們」一樣使用全新開發的軸向式三風扇,透過左右風扇和中央風扇在葉片數量、厚度的差異,為顯示卡的左右兩側提供更多進風量,並在中央處創造更強的風壓,同時加上「正逆正」的旋轉方式來同步減少風扇間風流干擾。 而在內部的散熱器,ROG使用MAXCONTACT技術,就由將晶片貼合面拋光處裡的方式,能夠讓散熱器與晶片能夠更緊密的貼合,幫助熱量能夠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傳導,加上整厚度達到2.5 Slot的卡片設計,為散熱器提供更大面積的風流接觸面積,以此達到更好的散熱效率。 看完了顯示卡外觀,我們來看看顯示卡在遊戲上的表現吧!做為搭配,小編的CPU選擇使用AMD Ryzen 5 5600X,完整詳細的平台規格如下: 主機板:B550 AORUS MASTER 處理器:AMD Ryzen 5 5600X 記憶體:ADATA SPECTRIX D50 DDR4-3200 8GBx2(共16GB) SSD:SP US70 PCIe 4.0 2TB M.2 SSD 電源:MISTEL 850W 在遊戲測試上,遊戲一律設定在最高畫質,並且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等會干擾FPS的功能,如果遊戲支援光追或DLSS,則也會一併調整到畫質優先的選項。 整體來說,在非光追的遊戲表現上,RTX 3060的效能夠輕鬆應付1080P解析度下的各種遊戲,且可滿足部分1440P的遊戲效能需求。 而在光追上,1080P解析度下,RTX 3060受益於更高的記憶體和升級的光追核心,距離60 FPS的表現僅有些許距離,只要稍微調整畫值選項,或者將DLSS模式改為「效能」,就能獲得更穩定流暢的遊戲體驗。 RTX 3060在效能上能夠滿足現階段多數遊戲在1080P解析度下的順暢度需求,因此在定位上很明顯是針對多數的主流玩家,同時這些玩家在顯示卡汰換上都是久久換一張,一張用久久,所以購買一張高品質的顯示卡自然也就相當重要了,而ROG STRIX RTX 3060顯示卡在整體的用料和設計上秉持ROG一貫的帥氣外型和扎實用料,好讓顯示卡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長伴玩家度過歡樂的遊戲時光。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